1.内蒙古的行政区划

2.“神舟”七号时间表

3.玉米行情北跌南涨,价格会稳下来吗?10月后期玉米行情走势预测

4.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5.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四子王旗天气预报今天的_四子王旗天气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号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

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编辑本段神舟六号

神六发射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

发射火箭: 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

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 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编辑本段神舟七号

“神七”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成功升空

神七发射“神五”、“神六”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九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发射载人航天的最佳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此外发射前后9小时不能有雷电。

黄春平表示,能否如期发射,主要是看当时发射场的天气等情况。小雨和气温一般都不会影响飞船的正常发射,但大风则可能导致飞船推迟发射,因为风速超过火箭的承受能力后,将有可能改变其飞行方向。

黄春平还透露,航天员太空漫步就会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

“神七”着陆后搜救

“神七”返回舱内蒙古主着陆场医疗救护队队长、解放军第306医院的邹德威院长表示,“神七”与“神六”“神五”不同,主着陆场的搜救及医疗保障将依靠直升机,而不再用地面搜救。

“神五”、“神六”时期,解放军306医院一直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的航天员医疗救护任务。8月29日,306医院执行“神七”任务的专家医疗队奔赴内蒙古四子王旗。目前,这支由16位顶尖专家组成的医疗救护队,正在主着陆场附近进行医疗救护演练。

另外,“神七”主着陆场的医疗救护与“神五”、“神六”最大的不同,就是将取以直升机群组成的空中搜救平台为主,而不再使用地面平台。

据邹院长介绍,这次“神七”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附近的主着陆场,是一个以理论着陆点为中心,长100多公里,宽80多公里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如果用地面车辆搜救,速度会比较慢,所以此次“神七”的搜救任务,将主要由直升机来完成。今年执行搜救、医疗任务的直升机有10多架,除了指挥机外,还有6架担任搜救任务,1架担任医监医保任务,而医疗救护队将使用3架直升机。

戚发轫院士认为,人上天不是旅游,是完成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开发、利用。以前杨利伟只是第一步去试一试,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多人多天,比方说要去组装一个空间站或者修理一个卫星,人就得出舱,出舱起码得两个人。以后要去空间站坐运输工具去,要对空间站进行对接,打开门以后把里面的人接出来。从国外来讲,他们花了很多次的试验来做这个事情,现在按照我们的,“神七”希望人能够出舱,老百姓的话叫空间行走。“当然出了舱还有离舱多远?也可以离得近一点儿,也可以离得远一点儿。”戚发轫院士说,下一步我国就要解决交会对接,交会对接起码得有3个人。所以我们飞船要有这个能力:3个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时候可以带300公斤的东西,回来的时候可以带一百公斤的东西。如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试两人多天,那我们下次就出舱了。戚发轫院士认为,将要出舱的“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这方面挺复杂的。更高级的航天服还可以装上发动机,一点火就走了,相当于一个小飞船一样,要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戚发轫院士说,将来我们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如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所以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飞船来讲,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保证有一个大气压。”

编辑本段神舟飞船构成

轨道舱:“多功能厅”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是一个圆柱体,总长度为2.8米,最大直径2.25米,一端与返回舱相通,另一端与空间对接机构连接。“神六”的轨道舱之所以被称为“多功能厅”,是因为2名航天员除了升空和返回时要进入返回舱以外,其他时间都在轨道舱里。轨道舱集工作、吃饭、睡觉、盥洗和方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

逃逸塔:保飞船“万全”

逃逸救生塔:位于飞船的最前部,高8米。它本身实际上就是由一系列火箭发动机组成的小型运载火箭。在运载飞船的火箭起飞前900秒到起飞后160秒期间,?火箭运行距离在0至100公里,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个救生塔将紧急启动,拽着“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迅速逃离险地,并利用降落伞降落到安全地带。

留轨舱:航天员的“家”

轨道舱:也叫工作舱。其外形为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体,它是航天员的“太空卧室”兼“工作间”。它还兼有航天员生活舱和留轨实验舱两种功能,所以也称留轨舱。轨道舱里面装有多种试验设备和实验仪器,可进行对地观测,其两侧装有可收放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翼、太阳敏感器和各种天线以及各种对接结构,用来把太阳能转换为飞船的能源、与地面进行通讯等。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轨道舱的环境很舒适,舱内温度一般在17至25摄氏度之间。

返回舱:航天员的“驾驶室”

返回舱:又称座舱,它是航天员的“驾驶室”。是航天员往返太空时乘坐的舱段,为密闭结构,前端有舱门。“神舟六号”完成绕地飞行任务后,两名航天员也将乘坐返回舱回归地球。

推进舱:

又叫仪器舱。通常安装推进系统、电源、轨道制动,并为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推进舱的两侧还装有面积达20多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帆翼。

发射时间:

神州七号飞船将在2008年9月25日发射飞行。

编辑本段舱段介绍

轨道舱

尺寸:长2.8米,直径2.2米。

神舟飞船的轨道舱的外形为圆柱形的。为了使轨道舱在独自飞行的阶段可以获得电力,轨道舱的两侧安装了太阳电池翼,每块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面积为2.0×3.4米,轨道舱自由飞行时,可以由它提供0.5千瓦以上的电力。轨道舱尾部有4组小的推进发动机,每组4个,为飞船提供推力和轨道舱分离后继续保持轨道运动的能力;轨道舱一侧靠近返回舱部分有一个圆形的舱门,为航天员进出轨道舱提供了通道,不过,该舱门的最到直径仅65厘米,只有身体灵巧、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进出自由。舱门的上面有轨道舱的观察窗。

轨道舱是飞船进入轨道后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场所。舱内除备有食物、饮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装置外,还有空间应用和科学试验用的仪器设备。

返回舱返回后,轨道舱相当于一颗对地观察卫星或太空实验室,它将继续留在轨道上工作半年左右。轨道舱留轨利用是中国飞船的一大特色,俄罗斯和美国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分离后,一般是废弃不用的。

返回舱

尺寸:长2.00米,直径2.40米(不包括防热层)。

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呈钟形,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放回舱式飞船的指挥控制中心,内设可供3名航天员斜躺的座椅,共航天员起飞、上升和返回阶段乘坐。座椅前下方是仪表板、手控操纵手柄和光学瞄准镜等,显示飞船上个系统机器设备的状况。航天员通过这些仪表进行监视,并在必要时控制飞船上系统机器设备的工作。轨道舱和返回舱均是密闭的舱段,内有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确保舱内充满一个大气压力的氧氮混合气体,并将温度和湿度调节到人体合适的范围,确保航天员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另外,舱内还安装了供着陆用的主、备两具降落伞。神舟好飞船的返回舱侧壁上开设了两个圆形窗口,一个用于航天员观测窗外的情景,另一个共航天员操作光学瞄准镜观测地面驾驶飞船。返回舱的底座是金属架层密封结构,上面安装了返回舱的仪器设备,该底座重量轻便,且十分坚固,在返回舱返回地面进入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被炙热的大气烧毁。

推进舱

尺寸:长3.05米,直径2.50米底部直径2.80米

神舟号的推进舱又称设备舱,它呈圆柱形,内部装载推进系统的发动机和推进剂,为飞船提供调整姿态和轨道以及制动减速所需要的动力,还有电源、环境控制和通信等系统的部分设备。两侧各有一对太阳翼,除去三角部分,太阳翼的面积为2.0×7.5米。与前面轨道舱的电池翼加起来,产生的电力将三倍于联盟号,平均1.5千瓦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富康AX新浪潮汽车的电源所提供功率。这几块电池翼除了所提供的电力较大之外,它还可以绕连接点转动,这样不管飞船怎样运动,它始终可以保持最佳方向获得最大电力,免去了“翘向太阳”所要进行的大量机动,这样可以在保证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的同时进行飞船对地的不间断观测。

设备舱的尾部是飞船的推进系统。主推进系统由4个大型主发动机组成,它们在推进舱的底部正中。在推进舱侧裙内四周又分别布置了4对纠正姿态用的小推进器,说它们小是和主推进器比,与其他推进器比它们可大很多。另外推进舱侧裙外还有用的小型推进器。

附加段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对于附加段现阶段的设备没有官方介绍,但是一些业内人士进行了大胆的推测,如:其中一个半环型装置,据推测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置。而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被推测为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对接系统的一部分。因为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神舟飞船轨道舱前端可能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内蒙古的行政区划

1.沙质荒漠化的分布特征

沙质荒漠化是指在沙质地表产生的土壤风蚀、风沙沉积、沙丘前移及粉尘吹扬等一系列过程和现象,又称沙漠化。其结果是土地退化、生物生产量降低、可利用土地丧失及生态环境恶化,从而严重干扰人类的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

中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纬35°~50°之间的内陆盆地、高原,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km,南北宽约600km的沙漠带。沙质荒漠化涉及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西藏等12个省区。现有沙质荒漠化土地33.76×104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5%,占全国耕地、草地总面积的7.2%,其中已发生沙质荒漠化的土地约17.96×104km2(表),潜在沙质荒漠化农田15.8×104km2和草场4.67×104km2。此外,在我国湿润、半湿润的广大地区还零星分布有岛状沙质荒漠化土地3.7×104km2(张伟民等,1994)。

表9-7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a

(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图集,引自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根据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特征,可将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分为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半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和半湿润地带沙质荒漠化区(朱震达,19)。

(1)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

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主要分布在一些沙漠边缘的绿洲附近及内陆河中、下游沿岸地区。前者与绿洲地区人为樵活动破坏沙漠边缘半固定、固定沙丘上的植被有关,后者与河流中、上游过度利用水、土有关。其分布多为各不相连的小片状,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诸绿洲、河西走廊诸绿洲附近的沙质荒漠化。

(2)半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

半干旱地带沙质荒漠化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的北部地区,常见于草原和固定沙地的地区,是中国沙质荒漠化扩展最严重的地区。草原周边的沙质荒漠化是由于过度樵、放牧或垦草种地而造成的,如河北的坝上、内蒙古的后山及科尔沁草原等。由于不合理开发水而导致固定沙地或沙丘活化是其地区发生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如科尔沁、毛乌素及呼伦贝尔等沙地周边的沙质荒漠化。

(3)半湿润地带沙质荒漠化区

半湿润地带沙质荒漠化区呈斑点状分布在嫩江平原上,在黄淮平原及滦河下游平原区也有分布,均系沙质古河床、阶地及温滩等因过度樵、植被遭受破坏而形成。

从沙质荒漠化发生的性质来看,有42.2%的沙质荒漠化土地属于非沙漠地区发生类似沙质荒漠景观的土地,它们与原生的沙质荒漠毫无关系,如乌兰察布草原及冀北的坝上沙质荒漠化土地;另有52.3%面积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是因过度放牧及樵导致沙丘活化而造成的,如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等;其余的5.5%系原生沙漠边缘的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前移入侵所造成,如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皮山)和东南(且末)边缘等地(朱震达,19)。

此外,在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还存在着与沙质荒漠化类似的砾质荒漠化和石质荒漠化,如广西石灰岩山地表层松散风化壳因水蚀作用而形成的石质荒漠化,江西花岗岩区、红砂岩区的砾质荒漠化。

2.沙质荒漠化的成因

沙质荒漠化是人类强烈经济活动与脆弱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产物。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是沙质荒漠化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慈龙骏,1998)。

在产生沙质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中,干旱少雨是基本条件,地表形态和松散沙质沉积物是物质基础,大风的吹扬则是动力来源。过度放牧、垦殖、樵以及工矿与城市建设和水利用不合理等人类活动激发并加速了荒漠化进程(表9-8)。人为因素叠加于脆弱的生态环境,使植被破坏加剧风沙活动,导致沙质荒漠化景观迅速形成和发展(图9-1)。

表9-8 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人为成因类型

草原农垦是中国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以科尔沁草原东南库伦旗与科左后旗毗连地区为例,原系波状起伏疏林草原的景观,以低平丘间低地及缓坡地为主。近百余年来,有1130余平方千米的土地被垦种,部分土地已经完全变成了农田;20世纪50年代末期,流沙面积约占土地面积的14%,70年代末期为32%,到80年代末期已达41.2%,90年代增至54%;疏林草原环境已退化为流沙与半固定沙丘交错分布的荒漠景观(朱震达,19)。

樵是荒漠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塔里木盆地边缘、河西走廊绿洲、宁夏东南盐池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毗邻地区沙质荒漠化的发展都与樵及挖掘沙区药材等有关。

过度放牧和水利用不当同样是荒漠化的主要因素。由于单纯追求增加牲畜数量而过度放牧,使草场负荷加大,从而导致草场荒漠化。水不合理利用使干旱地区的内陆河沿岸地下水水位下降,天然植被生长衰退,灌丛大量死亡,致使地表裸露,荒漠化面积逐渐扩大。

图9-1 沙质荒漠化形成过程图

3.沙质荒漠化的危害

沙质荒漠化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涉及农业、牧业、水利设施、交通道路、工矿建设及生态环境。就实质而言,沙质荒漠化灾害主要是毁损土壤肥力,使人类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

(1)侵吞农田、牧场,丧失可利用的土地

沙质荒漠化的危害主要是破坏土地,使可供农牧业生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造成农牧业生产能力降低和生物生产量下降。据20世纪50年代与70年代末的航片及航测地形图对析,25年内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9×104km2,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蔓延;到80年代,年平均增加约2100km2。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约有39254.7km2旱田、49234.7km2草场和2000km长的铁路、公路受到沙质荒漠化威胁。沙质荒漠化使耕作层内细粒物质损失10%~30%,造成地表粗化和沙丘堆积,可利用土地丧失。

(2)土地质量降低,农牧业生物产量减少

沙质荒漠化灾害,一方面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另一方面造成土地质量逐渐下降。由于风蚀作用,耕地表层的有机质和养分被大量吹蚀,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全国遭受沙质荒漠化危害的4×104km2农田、4.67×104km2草场,每年土壤有机质、氮、磷的损失约3542×104t2,相当于各种肥料总量17047×104t2,总价值达105.75亿元(表9-9)。因荒漠化危害,全国草场退化达137725.4km2,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

表9-9 沙质荒漠化危害农田、草场,土地肥力损失状况

(据张伟民,1994)

由于沙质荒漠化灾害,旱作农业生态系统的有机质、营养元素、水分等物质严重损失而得不到补偿,导致农田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农牧交错地带旱作农田与开垦初期相比,产量平均下降50%~60%。

沙质荒漠化灾害还使中国五大天然草场的牧业生产遭到巨大影响。乌兰察布草原及河北坝上地区的草原沙质荒漠化面积占整个草原面积的33.0%。草场沙化后一般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减少20%~60%,有些地区甚至减少70%~80%。全国沙质荒漠化土地每年因此损失生物量(632.2~992.4)×104t2(表9-10)。

表9-10 沙质荒漠化导致土地生物生产量损失状况

(据张伟民,1994)

由此可见,沙质荒漠化灾害的实质是土壤风蚀,它从根本上损毁土壤肥力,使土壤耕作层变薄、土壤粗化、营养物质流失、肥力下降、土地生物生产量下降。沙质荒漠化是一种长期的潜在灾害,土壤一经风蚀沙化,要恢复到原来的肥力状况,即使在人工措施条件下,一般也大概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3)毁坏建设工程和生产设施

1)对工矿建设的危害:位于毛乌素沙地及周围地区的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神府煤田、磁窑堡煤田和平朔煤田,是国家正在兴建并深受风沙危害的重要优质煤炭基地。煤田大规模开后,人为沙质荒漠化面积比天然形成的沙质荒漠化面积大1.26倍,平均每年向黄河多输泥沙1.19×108t,年输沙量占晋陕蒙三角区总输沙量的70%以上,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产地。每年因沙质荒漠化而增加的开发成本约9000万元。

2)对交通运输业的危害:据估计,全国有1500km铁路、3000km公路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沙质荒漠化严重影响了边疆地区与内地交通在动脉的正常运行。

3)对水利设施及河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风沙对各种水利工程及河道的淤积,造成水利工程设施难以发挥正常效益。全国约有50×104km2引水灌渠遭受沙害,水库的淤积问题更加严重。如青海龙羊峡水库,每年进入库区的流沙约(120~380)×104m3。随着泥沙堆积量的增加,库容逐渐缩小,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风沙大量进入河道,使河床淤积增高,甚至严重阻塞,导致河堤溃决。

(4)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沙质荒漠化加剧了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干旱、半干旱甚至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受天气过程的热力效应及冷锋侵入的影响,造成大风天气状况下土壤吹蚀、流沙前移及粉尘吹扬等一系列沙尘暴过程。沙尘暴不仅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过程,而且是沙质荒漠化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成为严重威胁中国北方地区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问题。

发生于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4省(区),造成200多人伤亡,4.2万头(只)牲畜死亡,毁损房屋几千间;土壤风蚀深度10~50cm,沙埋深度20~150cm,造成大片农田被毁,37.33km2经济林被毁,经济损失达5.6亿元。

沙尘暴除直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外,还使大气混浊,妨碍人们的正常活动,对人类身心健康产生损害。无孔不入的沙尘使人们在户外明显感到呼吸困难,颗粒细小的沙尘进入了人们的口鼻,容易引发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长期生活在沙尘暴高发区的人们患有沙眼、呼吸道和肠胃等疾病的几率要比其他地区大得多。

4.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观测范围广、精度高和速度快等优点,而其很强的实时性及动态性又是传统的环境监测和预报所难以比拟的,特别是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可实现动态监测和模拟分析,是开展荒漠化研究的有效途径。近20年来,在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的形成机制、发展过程、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等研究中,RS技术已被广泛利用(王涛等,1998)。如朱震达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利用50年代后期和70年代中期航片的对析和野外考察提出,东起科尔沁草原经围场、丰宁北部、张家口的坝上地区,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三旗到乌兰察布盟的商都、四子王旗、武川、达茂旗再到固阳北部的草原农垦区是近半世纪以来沙质荒漠化蔓延最明显的地区,尽管这些地区并无原生沙漠与之相毗连,不存在流动沙丘扩展入侵的危险。

在沙质荒漠化监测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系统、科学而实用的沙质荒漠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获取如下指标:①风蚀地或流沙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②年均扩大的风蚀地或流沙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百分比;③地表植被覆盖度;④研究区土地的生物生产量。沙质荒漠化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如图92所示。

图9-2 沙质荒漠化土地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路线图

5.沙质荒漠化的防治

根本途径在于保护天然植被、建立人工植被,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针,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加强农牧业基本建设、改善经营管理,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态系统,加强人工草场生态系统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水。对于已经发生沙质荒漠化的土地要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防止其扩大蔓延。

中国对防沙治沙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截至1998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104km2,使局部地区环境显著改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地沙化的总体状况仍在恶化,“沙进人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1)林草措施

林草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网和防沙林带、封沙育草、造林固沙、退耕还林还草等方法。对荒漠地带、半荒漠地带和草原地带的沙漠治理应取不同的方法,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和风力特征选取合理、高效的生物措施。

在中国北方灌溉绿洲和旱作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网、防沙林带是防止土地沙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透风情况,防护林带有紧密结构林带、疏透结构林带和通风结构林带三种类型。绿洲边缘的防沙林带以紧密结构为佳,用乔木及灌木配置成复合林,以减低风速,防止大面积流沙和风沙流侵入绿洲,保护农田免受沙害,绿洲内部的护田林网,可用高大的乔木组成林网。在北方旱作地区则以营造通风结构和稀疏结构的窄林带为好(杨瑞珍,1996)。

对大面积的沙区取封沙育草、造林固沙措施是防治流沙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在沙漠里种植胡杨林防风御沙作用极强。

对严重沙化耕地,要改变土地经营方式,退耕还林还草,用林网保护下种植饲草或引进灌木恢复植被的方式,逐步控制沙化,恢复土地的生产潜力。

(2)农业耕作措施

农业耕作措施包括覆盖耕作、粮草结合耕作以及调整农业结构、不同作物间作等措施。

1)覆盖耕作:指通过增加地面覆盖物来增强地表抗蚀力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保留作物残茬覆盖、秸秆粉碎铺地覆盖、果园和茶园裸地种植豆科作物覆盖以及利用地膜覆盖地面等方法。覆盖耕作对保存耕作层的养分和细粒物质、增加土壤抗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粮草结合耕作:指用粮食作物与豆科牧草轮作、间作、套种、复种等不同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土壤的抗蚀力。

3)调整农业结构,不同作物间作:如在垂直主风向上和绿洲边缘地带间隔种植玉米、高粱、向日葵等高秆作物,达到降低风速、固结土壤的目的,可有效防止沙质荒漠化的扩展。

(3)水利措施与工程固沙

1)水利措施:发展水利、建设基本农田,彻底改变广种薄收的轮荒耕作方式是防止沙化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利用灌溉水增加土壤水分、增强土壤颗粒的黏结力,可减少风沙危害。河流谷地土壤比较肥沃,可蓄水引水进行自流灌溉。滩地、甸子地、壕地等土层较厚,地下水较丰富,可进行井灌。

2)工程固沙:工程固沙即设置沙障防止流沙的措施,蛇是干旱沙区生物治沙不可缺少的先期措施。对于流动沙丘,先在其迎风坡设置粘土或沙蒿沙障,对工程沙障保护下的沙丘,播种固沙植物,以防快速移动的沙丘掩埋尚未形成固沙能力的植物沙障。

(4)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科学研究

加强宣传教育,杜绝过度放牧和垦草种地等行为,做好预防工作;加大推广防治荒漠化工程的投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推广荒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建设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工程,探索荒漠化的综合防治方法,实现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神舟”七号时间表

内蒙古政区图呼和浩特市 回民区 新城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武川县 清水河县

包 头 市 昆都仑区 东河区 青山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九原区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 海 市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赤 峰 市 新城区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宁城县 敖汉旗

通 辽 市 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阿荣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 丰镇市 卓资县 化德县 商都县 兴和县 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兴 安 盟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玉米行情北跌南涨,价格会稳下来吗?10月后期玉米行情走势预测

第一日 9月25日

17时3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亲切看望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并为他们壮行。

18时许: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确认技术状态后,航天员先后进入神七返回舱。

18时35分许:翟志刚开始用指挥棒尝试操作。

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摆杆全部打开。

21时09分许:火箭点火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点火第120秒 火箭抛掉逃逸塔

点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

点火第500秒,二级火箭关机

点火第583秒时,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2分许:航天员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21时32分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许: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许: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12时0分36秒至8分46秒:远望六号船首次精确测控神七飞船。

12时47分至12时59分:神七飞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域。

21时47分许:“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许: 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许,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许: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时57分许: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许: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许: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许: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许: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许: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许: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许: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5时01分许:轨道舱关闭正常。

18时32分许:中央总书记、国家、中央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20时16分许: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

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第四日 9月28日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1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飞船发射

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遥测信号正常 [21:11]

火箭飞行正常 [21:10]

逃逸塔分离 [21:12]

助推器分离 [21:12]

USB跟踪正常、雷达跟踪正常。 [21:14]

整流罩分离 [21:13]

青岛发现目标 渭南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21:15]

青岛USB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

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0:38)

神七飞船点火后583秒,飞船与火箭在高度约200公里处成功分离,雷达跟踪正常,遥测信号正常。(21:21:40)

听到“船箭分离”的消息后,指挥厅里的工作人员纷纷鼓掌表示祝贺。三名航天员表情轻松,正在认真阅读操作手册。 [21:21] (21:22:04)

飞船太阳帆板正常打开。 [21:22]

神七载人航天总指挥部刚刚宣布,神七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航天员向北京飞控中心报告身体感觉良好。人民网(21:26:12)

远望五号跟踪正常(21:30:22)

飞船正常入轨。(21:31:24)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文字全记录

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 [17:10]

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 [17:08]

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 [17:02]

指挥大厅内爆发出阵阵掌声。 [17:02]

轨道舱关闭正常。 [17:01]

舱门已经关上。 [17:00]

开始关闭舱门。 [16:59]

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 [16:59]

舱外工作完毕。 [16:58]

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 [16:58]

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 [16:57]

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 [16:56]

开始进入舱内 [16:55]

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 [16:55]

当前飞船状态良好。 [16:52]

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 [16:52]

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 [16:51]

已经出舱10分钟。 [16:49]

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16:48]

飞行工作正常。 [16:47]

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 [16:46]

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 [16:45]

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16:44]

开始出舱 [16:43]

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 [16:43]

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 [16:42]

舱门完全打开。 [16:41]

舱门已经打开。 [16:39]

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 [16:37]

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16:34]

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 [16:33]

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 [16:32]

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 [16:31]

神舟七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10月中旬后,我国各大产区玉米基本已完成收购,秋粮市场交易可谓是异常火爆。但在新粮收购偏弱的背景下,相较于前期玉米的高涨状态,当前玉米行情走势开始偏弱运行。而且就市场方面而言,价格差异化也比较明显,北方地区新玉米上市量增多,收购价格陆续下跌,而南方局部地区却有小幅反弹上涨。另外,最近中央也下发了2021年粮食收购的最新政策,那么又会对玉米市场造成哪些影响呢?玉米价格能稳下来吗?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下10月后期玉米最新行情预测及分析。

现在玉米价格多少钱一斤?

干玉米: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区干玉米1.36元/斤;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干玉米1.42元/斤;辽宁鞍山市台安县干玉米1.24元/斤;吉林长春市德惠市干玉米1.18元/斤;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干玉米1.05元/斤;江苏徐州市邳州市干玉米1.21元/斤;山东烟台市福山区干玉米0.9元/斤;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干玉米1.05元/斤等。

玉米粒:陕西汉中市勉县黄玉米粒1.33元/斤;云南昆明市官渡区黄玉米粒1.39元/斤;山东青岛市即墨区黄玉米粒1.1元/斤;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紫玉米粒0.8元/斤;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糯玉米粒1.3元/斤;山西忻州市忻府区黑玉米粒1.5元/斤;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白玉米粒1.5元/斤;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甜玉米粒0.75元/斤;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杂交玉米粒1.24元/斤等。

爆裂玉米:安徽阜阳市临泉县爆裂玉米0.85元/斤;山东菏泽市郓城县爆裂玉米0.77元/斤;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爆裂玉米1.2元/斤等。

玉米干粮:河南南阳市社旗县玉米干粮1.47元/斤;湖南邵阳市新宁县玉米干粮1.5元/斤;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玉米干粮1.5元/斤;贵州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玉米干粮1.52元/斤;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玉米干粮1.34元/斤;甘肃平凉市灵台县玉米干粮1.3元/斤等。

注:此价格来源于惠农网产地批发价,仅供大家参考!具体请以当地最新实时报价为准。

玉米市场利好、利空因素要重点关注

一、利好因素

1、企业库存普遍较低

近期的玉米价格动荡不定,后期走势难以预测,因此很多人都不敢贸然出手。尤其是加工企业,目前基本一直保持着低库存的状态,随随用。而库存低也就表示玉米的需求一直都在。

2、玉米种植成本变高

今年全球通胀的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原油、煤炭等价格都是疯狂上涨。同样的,化肥价格也一直是居高不下,而这也直接拉高了玉米的种植成本,因此对玉米的市场价格也有一定的抬高促进作用。

3、收粮政策的利好

从近期已经出台的收粮政策来看,不仅收粮渠道更加多元,而且还表示今年给出的玉米收购价绝对不会低,对于粮农朋友来说无疑是一大好消息。另外,10月后,中储粮竞价购玉米流拍率上升,也说明了贸易商还是看涨后期的玉米价格。

二、利空因素

1、玉米产量丰产

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增明显,虽然黄淮部分地区受雨水灾害天气的影响,减产明显,但整体产量依旧保持丰收。而且随着东北地区新粮上市的增多,玉米仍有回落的风险。

2、进口玉米偏多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了2140万吨,同比增长280%。进口玉米的增多,对国内玉米也会造成一定的抑价影响。

3、农户出粮积极性较强

华北等部分主要产区近期天气转好,前期质量不佳不易存储的粮源抛售告一段。农户出粮积极性增强,市场供应充足,不利于玉米价格。

4、玉米饲料需求减弱

玉米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已经降到30-40%左右,饲用需求受到明显抑制,玉米整体的需求水平较往年有所下降,对玉米价格的拉动十分有限。

10月后期玉米行情走势预测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新季玉米已陆续收割上市,但前期黄淮地区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晾晒困难,对此粮商的压价情绪较重,主要是新玉米水分多,存储难。短期内刊,玉米行情偏弱运行的概率较大。而且,现在生猪养殖产能恢复较快,为了降低养殖成本,玉米的饲料价值越来越弱,也进一步抑制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不过,由于近期北方天气转好,为了避免再次受灾减产,工厂以及饲料厂有提前布局建库的积极性,以解决后期优质玉米供给不足的问题,而这也将加剧玉米行情上涨的表现。另外政策性收购增加,玉米行情至少不会托底,再加上玉米种植成本的增加,玉米价格也存在上涨的可能性。综上,预计后市玉米价格将继续处于震荡走势,价格波动空间都相对有限。

总的来说,当前玉米的价格还并不稳定,南北价格差异化明显,期间市场变化也存在各种的可能性。基于这种不确定性,农户现在持观望态度居多,只有等到11月东北新季玉米全面上市时,真实的价格涌现,这时行情才会逐渐明朗起来。虽然无法准确预测玉米行情,但可以肯定的是玉米后期将保持优质优价。因此,建议农户朋友们也要多关注天气、市场及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库存或出售等对自己有利的决定及调整。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发射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9次飞行;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分39秒;

返回时间:9月28日17时37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四子王旗;

飞行时间/圈数:2天20小时27分钟/45圈;

搭载物品:神舟七号首次携带了中药上天。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珙桐和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鹅掌楸的各100克。搭载物中首次历史性地出现陶瓷制品。一批深圳太空植物的,这些包括蝴蝶兰、瓜叶菊、球根海棠、灰毛豆、类芦和结缕草等品种。伴飞卫星,五星红旗,特制太空笔。

试验项目: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我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新技术应用:成功突破飞船气闸舱、舱外航天服、航天测控中继卫星、伴飞小卫星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七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一项新技术试验———伴随飞行的试验。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为实现出舱活动,必须突破舱外航天服的微机电、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地面模拟训练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需要完成舱外航天服和飞船气闸舱的研制。这在技术层面上要求很高。火箭系统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用了新技术抑制火箭飞行初期的振动,大大提高了航天员的飞行舒适性,这从三名航天员在飞船发射中招手的细节里得到了证实。在整个出舱活动中,供氧、供电、空气流通、话音支持等一切功能都成功实现,从直播中,可以清晰地听到翟志刚从宇宙发向地面的声音。这充分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舱外航天服的技术。为了这一次的一些新的测控要求,我们国家利用一些新技术研制了一些新的测控雷达和测控装备。用海上的新技术(新型“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使用)和空中的技术(数据中继卫星的使用),“神七”的测控覆盖率有大幅度的提升。

嫦娥五号回家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搬运嫦娥五号返回器。

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12月17日,在北京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人们在欢迎嫦娥五号返回器回到出生地。

当晚,在完成必要的地面处理工作后,嫦娥五号返回器被空运至北京并正式回到“出生地”——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五院。按,回收后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将取出样品容器及搭载物。国家航天局将择机举行交接仪式,正式向地面应用系统移交月球样品,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相关工作也将随之启动。

成功

12月17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庆祝

12月17日,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庆祝。

坚守

12月15日,四子王旗民兵骑兵连在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场区附近巡逻。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间临近,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人民武装部组织民兵骑兵连在严寒中驻守着陆场区。

中国太极,成功申遗

太极拳爱好者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太极小镇习练太极拳(无人机照片,12月16日摄)。

新华社发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一家太极拳学校的学员在太极拳博物馆前表演太极拳(无人机照片,2018年6月29日摄)。

飞机维修课

12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飞机维修专业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取“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等方式,增设航空服务、飞机维修、学前教育等特色专业,先后与全国4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这是12月13日拍摄的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

当日是第七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12月13日,幸存者夏淑琴参加公祭仪式。

孤岛医生

余家军驾船出诊(12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的库区深处,有一座被称为“海岛”的孤岛,原来住着40多户贫困户。看病难,是困扰他们的最大问题。

“以前岛上没有卫生站,村民看个小病都要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到麻埠镇卫生院,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42岁的村医余家军说。

后来,当地用活动板房在水面搭建了一个简易卫生站,但日常出行、出诊依然要靠划船。作为金寨县麻埠镇齐山村唯一的村医,余家军1999年从卫校毕业后回到齐山村。为了给岛上的乡亲看病,余家军和妻子将家安在一条木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划着木船出诊。这一划,就是21年。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改善民生状况,余家军感受到一个接一个的变化:卫生站从活动板房改建到“孤岛”上,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余家军把出诊的木船换成更安全的铁船;村里的贫困户逐步脱贫。

虽然岛上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但余家军放弃了出去的机会。他说只要村民需要,自己会一直守在这里。2020年,余家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雪后青海湖

12月17日拍摄的冰雪覆盖下的青海湖一角(无人机照片)。

冬日时节,雪后的青海湖在冰雪装扮下宛如童话世界,冰雪覆盖的湖面如同破碎的玉带,形成独特的景观。

12月17日,羊群走在被冰雪覆盖的青海湖湖畔(无人机照片)。

冰瀑玉壶

12月16日,游人在陕西壶口瀑布景区“冰瀑玉壶”景观前游览(无人机照片)。

近日连续降温,位于秦晋峡谷的黄河壶口瀑布形成“冰瀑玉壶”景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熊猫戏雪

12月17日,两只大熊猫幼崽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的雪地里嬉戏。

近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降雪天气,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一片银装素裹,大熊猫在雪地里嬉戏,享受降雪带来的乐趣。

“微”视界

12月16日,“济南微雕”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展示自己创作的微雕作品。

今年71岁的王天明从事微雕创作35年,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不仅能在玉石、壶、米粒等材料上雕刻,还能在头发丝上雕刻。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王天明在做微雕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他介绍,从事微雕首先得有一定的书法与绘画基础;其次是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再者,从事者必须具有牺牲精神,微雕是枯燥细致的活,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练不出来。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

新华社发(赵晓明 摄)

冰雪“世外桃源”

这是12月17日拍摄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一处乡村雪景(无人机照片)。

当日,甘肃省陇南市康县普降瑞雪。崇山峻岭中的美丽乡村银装素裹,仿佛冰雪中的世外桃源。

黑颈鹤过冬

黑颈鹤在自然保护区里飞翔(12月12日摄)。

近日,来西藏拉萨市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逐渐增多。林周县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3年,2003年被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在每年的11月底至12月初,这里便会迎来成群的黑颈鹤过冬。

银西高铁沿线车站即将投运

12月14日,工人在银西高铁庆阳站进行施工作业。

目前,银(川)西(安)高铁沿线各车站即将投运。据了解,银西高铁北起宁夏银川市,向东南经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地,至陕西省西安市。银川至吴忠段已于去年通车运行,此次新修的吴忠至西安段线路全长543公里,共设14座车站。

银西高铁全线即将开通运营

12月12日,一列运行试验动车组列车驶过银西高铁马坊沟特大桥(无人机照片)。

据了解,银西高铁北起宁夏银川市,向东南经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地,至陕西省西安市,是国内首条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有砟高铁。银西高铁开通后,宁夏将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

铁塔上的护鹳人

电力工人爬上铁塔加固鸟巢(12月12日摄)。

江西鄱阳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湖区的输电铁塔成为东方白鹳喜爱的筑巢地。

今年2月,国网江西电力南昌供电公司输电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南昌市进贤县青岚湖水域中央的一座铁塔上发现一对东方白鹳和一窝蛋。电力工人们远远地观察着东方白鹳一家,看着小白鹳一点点长大,直到它们飞离鄱阳湖。

随着天气转冷,大批候鸟飞抵鄱阳湖。因为东方白鹳习惯飞回旧巢,电力部门为了保障输电设施安全给这座铁塔安装了防鸟粪设备,还专门安排工人上塔对鸟巢进行加固,既保供电又保候鸟。

新华社发(邱良胜 摄)

大山村医

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双木村,钟树新行走在山路上,他要穿越竹林到深山里给居住偏远的村民上门看病(12月16日摄)。

在江西省宜丰县海拔最高的村——双峰林场双木村,54岁的钟树新自1991年起担任村医。作为土生土长的双木村人,钟树新一直行走在大山里,为村民出诊看病。

2010年以前,双木村只能通过山间的泥石小径下山,要去镇里看病,得专门找青壮年用竹担架抬下山,一程路大概要3小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双木村有三、四年没有村医,村民只能花大价钱请邻村的医生看病。

钟树新还年少时,母亲生病,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使母亲没有得到及时诊治而去世。钟树新立志学医,悬壶济世,为村民服务。钟树新考取了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1991年开始在双木村担任专职村医。为了方便那些居住偏远的村民及时看病,钟树新经常翻山越岭,有时单程就要走5公里山路。多年来,他还为村民们逐步建立了个人 健康 档案,不少村民的慢性疾病因此得到了更妥善的治疗。

时至今日,村里的青壮年们或移居县城或外出务工,只余下30多名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村民,钟树新却拒绝了更高薪酬的工作邀请。钟树新说:“我这辈子就爬这一座山,守护这里的乡亲。”

冰雪大世界 “造梦”进行时

12月14日,工人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施工。

当日,第二十二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冰城之心”完成封顶。“冰城之心”高40米,是冰雪大世界园区内最高、体量最大的冰建景观。

本届冰雪大世界将通过冰建景观展示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及哈尔滨城市特色,为游客打造一个梦幻奇趣的冰雪乐园。

冰封南岳

12月15日,游客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衡山风景区游玩赏雪(无人机照片)。

连日来,持续低温让位于湖南衡阳的南岳衡山呈现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群山树木被冰雪覆盖,美不胜收。

新华社发(曹正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