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安县属于哪个市

2.宁洛高速曹庄收费站属于哪里

3.江苏南京市和安徽交界处有哪些地方?

来安县属于哪个市_滁州市有几个县几个区

截至2019年4月,滁州市辖天长、明光2市,来安、全椒、定远、凤阳4县和琅琊、南谯2区。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市区:

1、天长市

天长地处华东腹地,南临长江,北枕淮河,东临高邮湖,西傍京沪铁路,205国道—宁连高速公路以及宁淮高速公路纵贯境内,市区距扬州51公里,南京75公里,到上海也仅3个小时左右路程;水路经高邮湖直达沿江、沿海各大港口。

2、来安县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环邻本省天长市、滁州市、明光市和江苏省盱眙县、区、浦口区。县城距离南京市区60公里、津浦铁路滁州站18公里、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沪宁洛高速公路来安出入口5公里,104国道从南京长江大桥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3、定远县

定远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也是滁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同时定远还是“南京都市圈”的伙伴城市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员。

4、凤阳县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凤阳处于淮河中游南岸,北纬32°37′-33°03′、东经117°19′-117°57′。北濒淮河与五河县相望,东、南部与明光市、定远县毗连,西部和西北部与淮南市、蚌埠市接壤。

5、南谯区

南谯区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东南隔江与南京市仅50公里,西距省会合肥在百公里之内,是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桥头堡,且腹地广阔,承载力强,是融入南京都市圈、联络浦口区的前沿地带。

滁州市人民-滁州概貌

滁州市人民-天长市

滁州市人民-来安县

滁州市人民-定远县

滁州市人民-凤阳县

滁州市人民-南谯区

来安县属于哪个市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地理坐标:东径118°20′~118°40′,北纬32°10′~32°45′。南北最长处55千米,东西最宽处30千米。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区,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连南京市浦口区,北与江苏省盱眙县比邻。来安县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位于南京1小时都市圈核心层,104国道连通南北,312省道横贯东西,洛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城距南京市区60千米,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千米,距津浦铁路18千米,距省城合肥145千米。内河航运有汊河港、水口港可直达长江。来安县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南京江北的重要门户、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

来安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特点是: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

2006到2010年平均气温16.1度,均比常年平均偏高。平均降水量1036.1毫米,与常年持平。

2006--2010年气象要素表 年份 平均气温(度) 最高气温 (度) 最低气温 (度) 降水量(毫米) 2006 16.3 37.1 -6.1 1070.5 2007 16.6 37.7 -4.9 982.1 2008 15.8 36.1 -9.4 1044.7 2009 15.9 37.3 -9.5 992.0 2010 15.7 38.2 -7.4 1094.8 平 均 (极值) 16.1 38.2 -9.5 1036.8 2006--2010年,比较严重的气象灾害有:

2006年6月8日17时左右,半塔镇、兴隆乡出现冰雹天气。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00万元。  2007年7月9日,全县普降暴雨,部分乡镇大暴雨。南部圩区内涝,56000亩水稻受灾。

2008年1月25日--29日,连续降雪,总量为29.6毫米。其中:1月28日降暴雪,降雪量16.4毫米,地面积雪深度26厘米,超历史极值。本次暴雪使49.2万人口受灾,受灾农作物面积1.3万公顷,倒塌房屋310间,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2008年6月21日雷官镇出现强雷暴,一张姓村民遭雷击身亡。

2008年7月31日到8月2日,全县暴雨、特大暴雨。9个乡镇降水200毫米以上,三城乡509.6毫米。有12个乡镇和1个农场受灾,受灾人口28.466万。 1人因灾死亡。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0公顷,成灾面积15333公顷,绝收8667公顷。倒塌房屋1893间。死亡大牲蓄156头。直接经济损失2.98亿元。 2013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25.5%;财政收入15.04亿元,增长18.7%;外贸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24.6%;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增长115.6%;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00元,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0元,增长14.2%。

主要指标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跨入“百亿俱乐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5亿元,近三年翻了一番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分别首超1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超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县域经济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幅位居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财政收入总量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均居全市第2位,外贸进出口总量居全市第2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利用外资总量居全市第1位、增幅居全市第3位,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全市第3位。

2013工业经济提档升级。预计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15.2%。新增规上企业28家,总数达121家,总数和新增数均位居全市第二。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发展到38家,其中金禾、中普分别超3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34个,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12%。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46个,67个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25%。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8个、市级技术中心4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市第2位,金禾公司“麦芽酚系列生产工艺及技术创新”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私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1663户。

现代农业增产增效。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8亿元。粮食生产喜获“十年丰”。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总数达52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8.5亿元,增长42.5%。新增土地流转7.6万亩、专业合作社106个,家庭农场发展到546户。半塔绿茶、金弘安大米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罗庄”牌葡萄商标获批省级著名商标。大英有机稻米示范区跻身省级行列,嘉吉动物蛋白产业链项目基本建成投产,林桥苗木示范区成为全省重要的苗木生产基地,桃花蔬菜示范区、相官威光绿园获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农业物联网项目完成县级控制中心和林桥苗木、桃花蔬菜示范区技术应用点建设。获批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8亿元,增长9.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亿元,增长14.2%;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2户。南京湾商贸物流基地项目完成投资10亿元,一期精品商业街基本建成。金太阳装饰城入驻商户达589户,全年营业额25亿元。

全年接待游客2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亿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37.3亿元,增长12%,保障房、商品房建设同步推进,完成投资额、开发面积、销售收入等6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市前列。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所有权多半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广大农民被迫租种地主土地,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9919万斤,平均亩产106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586斤。

1950~1951年,土地制度进行了改革,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劳动人民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又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并不断引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较快。1957年,全县生产粮食23794万斤,为1949年粮食产量的2.4倍。

1958年,实现人民公社化,在“”时期,农业生产受“五风”影响,粮食产量急剧下降,1961年底下落到10608万斤。之后,在纠正“五风”的基础上,调整了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所有、队为基础,农业生产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人民公社在分配上存在平均主义的弊端、粮食产量增长速度缓慢。18年,全县粮食产量33610万斤,油料作物产量891.6万斤,粮油作物总产34601.2万斤。  18年以后,全县农村逐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生产出现了新局面。1985年,全县粮食产量达到62053万斤,油料作物产量达到3259万斤,两项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和18年相比,粮油作物总产量接近翻一番,等于1949年粮油作物总产量10399.2万斤的6.3倍。

截至2012年底,全年预计农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5.2%。粮食生产连续九年丰收。粮食总产44万吨,增长5%,水稻单产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民国时期,来安县的工场、作坊大都为前店后坊(场),自产自销,产供销均由业主安排,生产组织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出现。

1950年至1953年,工业管理形式与民国时期基本相同。1953年开始对个体手工业进行改造,至1956年底,全县共成立27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这些集体性质的企业被纳入经济管理范围,企业主管部门向所属企业直接下达生产指标,企业对此无权更改。主管部门在下达指令的同时,负责对所属企业的产供销活动进行统一安排,除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可以就地购部分原材料,自产自销一些支农产品和民用生活品外,其他企业的生产原料由主管部门统一购,供应;产品由商业部门统一收购和销售。企业内部实行厂长负责制,在生产上围绕生产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在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在分配上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计件工资制。195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51年的369万元增至404万元。

1958年,县委号召各行各业“大办工业”,县城集体所有制企业全部转为地方国营工厂,乡镇手工业企业划归人民公社管辖,同时兴建起数十家工厂,其中县属国营工厂共有28家。这一时期,部分工厂或因资金、原料不足,或因设备简陋无法生产而先后停办。这一时期,由于县委直接下达生产指标,企业党组织包揽一切行政、生产事务,企业重完成不重效益,重产品数量不重产品质量,浮夸和弄虚作现象严重。

从1961年起,根据国家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和调整国民经济的有关规定,对1958年盲目“上马”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全县地方国营企业只保留了电厂,印刷厂和酒厂。1958年转为地方国营的手工业企业全部恢复集体所有制。这一时期各企业在各自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为保证产品种类全、数量多、质量好和圆满完成规定利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分配上实行计时工资加奖励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生产。1964年,全县手工业系统的年产值和利润分别由1957年的23.71万元和0.43万元增至25.63万元和0.47万元,当年上缴税金0.68万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此后两年中各企业无主义泛滥,“造反派”头头操纵企业大权,企业管理混乱,生产水平下降。196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66年的652万元下降到600万元。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恢复,生产有所回升。1969年以后,由于开展对“物质刺激”,“利润挂帅”的批判和把合理的规章制度视为是对工人的“管、卡、压”,再度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企业负责人只能以所谓的思想工作代替管理制度,造成部分企业连年亏损。县农机车辆修造厂11年至17年累计亏损10余万元。

从19年起,县革委会根据中央提出的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了整顿。通过整顿,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重新恢复,产品质量、产量、劳动生产率、成本,利润等项经济指标逐步得到落实。各企业还先后实行了“包产到人,企业效益和个人利益挂钩”的生产责任制,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1980年,二轻工业系统年总产值、利润、税收分别由18年的504.99万元、29.万元和42.41万元增至714.01万元、42.05万元和58.49万元。

从1982年起,县针对预算内国营企业的领导班子,职工队伍,财经纪律、劳动纪律、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县轴承厂由于在10年至1982年的12年间累计亏损34.2万元,被列为整顿试点单位。1982年,县和县经委向该厂派驻了整顿工作组,该厂通过整顿,于1983年实现产值27.4万元,比上年增长93%;产品销售收入40.39万元,比上年增长141.4%;获利润3.16万元。此后,在取得整顿经验的基础上,各企业相继开展整顿调整工作。在生产上,立足于内部改造、挖潜、扩大生产能力,同时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分配上,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各企业设立生产综合奖、超产奖、增产节约奖、质量管理奖、发明创造奖等,部分企业还根据不同生产车间和工种,实行计件工资,浮动工资和包干盈利提成等多种工资形式,这些分配形式调动了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进一步发展。

年,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根据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来安县有关部门于同年6月在10个县属国营企业中开展试点工作,推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985年,全县各企业全部实行厂长负责的经济责任制,企业管理由生产型管理向生产经营型管理转变,企业开始逐步脱离“统购包销”的轨道,实行产品自产自销,以销定产;产品逐步面向市场和用户。1985年,县各工业企业经过连续6年的调整整顿,经营管理基本走上正轨,有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和活力;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4391万元。

来安2012年规模工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7.8%。规模工业增加值超全省1.7个百分点。一产比重下降1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1.1个百分点。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总量达93家。 来安县商业兴起于清末民初。民国26年(1937年),日军入侵来安县后,来安县商业受到严重破坏。

抗战胜利后,来安县在国民党统治下,通货膨胀,苛捐杂税繁多,商业未能得到恢复。民国37年统计,全县私营商业只有1090户,从业1314人;且均为父子店、夫妻店。

解放以后,人民在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积极扶持供销合作社商业,开展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不断开拓商路,扩大网点,使来安县商业日趋繁荣。1958年以后,由于商业体制多变,来安县商业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管理混乱,经营水平下降。18年以后,由于进行了商业体制改革,建立了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为主体,以个体商业为补充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1985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业共有经营单位4516个,从业人员12457人;农副产品收购额7117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913万元。与17年比较,经营单位增加3511个,从业人员增加9832人,农副产品收购额和社会商品零售额分别是17年的4.7倍和2.9倍。

截至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亿元,同比增长20.5%,新增限上企业22户、个体工商户790户,分别占全年任务的92%和65.8%;利用外资2810万美元。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县累计旅游接待人数90万人次,同比增长32%;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33%。全县22个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89.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3%,房屋销售面积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5.8%,实现销售金额3.4亿元,同比增长289.8%,完成投资9.9万元,同比增长169.1%。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也有较快发展。

宁洛高速曹庄收费站属于哪里

来安县属于安徽省滁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阳县位于东城,本县水口镇,隶属九江县。几经易县名,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定名为来安县。该县辖12个乡镇、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国家4A级旅游景点。面积1481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

来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毗邻南京西北部。是安徽省距离六朝古都南京最近的县城,毗邻南京江北新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南京江北重要门户。所辖岔河镇毗邻南京高新开发区,紧邻南京地铁三号线林场站,距南京长江大桥仅12公里。是南京的核心大都市,安徽的东大门,滁州的副中心城市。

地质构造

来安县地质构造主要是燕山地壳运动以来生成的北东向凹陷和断裂。境内地层发育较为齐全,除缺失晚元古代早期青白口系沉积外,自中元古代起,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但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覆盖,出露甚少。

中元古界在县复兴集和练子山以北,龙王山以南有所出露,厚度大于2135米。震旦系在县舜山以北,练子山以南和平阳水库西南有零星出露,为震旦系晚期沉积,厚度为1602米,含藻类化石。奥陶系在县平阳水库东南侧出露,为奥陶纪早期沉积。

厚度在300米以上,含鹦鹉螺和腕足类化石。白垩系分布在县雷官集以南和东北、独山西北、平阳水库以西与琅琊区、南谯区交界处,厚度在300以上,仅上统赤山组有零星出露。第三系主要分布于县城至施官以北。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来安县

江苏南京市和安徽交界处有哪些地方?

来安县。根据查询百度地图可知,宁洛高速曹庄收费站位于苏皖交界处,是通往苏北、安徽地区的重要通道,属于滁州市来安县管辖。宁洛高速公路是指中国江苏省宁波市至河南省洛阳市之间的一条高速公路。

江苏南京市和安徽交界处有南京区、南京浦口区、安徽来安县、安徽天长市、安徽滁州市、安徽全椒县、安徽和县。具体介绍以下几个县市区:

1、区

区位于南京市北部,介于北纬32°11′~32°27′,东经118°34′~119°03’,面积1485.5平方公里。区西、北部接安徽省来安县和天长市,东临江苏省仪征市,南靠长江,流经苏皖两省的滁河横穿境中入江,滨江带滁,土地面积1485.5平方公里。

2、来安县

来安县地处安徽省滁州市东部,介于长江、淮河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8°20′~118°40′,北纬32°10′~32°45′。南北最长处55千米,东西最宽处30千米。总面积为1481平方公里,县境东邻天长市和江苏省南京市区,西接滁州市、明光市,南连南京市浦口区,北与江苏省盱眙县比邻。

3、浦口区

浦口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18°21’─118°46’,北纬30°51’─32°15’,面积913.75平方公里。与南京市鼓楼区、建邺区、雨花台区、江宁区隔江相望,北部、西部分别与安徽省来安县、滁州市、全椒县、和县毗邻。

4、天长市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及滁州市东部,高邮湖西岸,介于东经118°39′19″至119°13′23″,北纬32°27′36″至32°57′36″之间,市境西南部与安徽省来安县相连,其他三面均被江苏省环抱,东、东北隔湖与高邮市相望,东南、南、西南分别同扬州市、仪征市、南京市区接壤,北与金湖县、盱眙县毗邻。

5、全椒县

全椒县,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江淮分水岭南侧,介于安徽省会合肥和江苏省会南京之间,四周分别与滁州市南谯区、南京市浦口区、马鞍山市和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东县相接壤。

百度百科-区

百度百科-来安县

百度百科-浦口区

百度百科-天长市

百度百科-全椒县